客服中心

ATFX:或许只有金融泡沫破裂,实体经济才会繁荣

· 967次阅读 · 2020-09-09


金融市场吸收货币流动性的能力非常强,它就像一块永不停歇的海绵,中央银行释放多少信贷资金,它都能一滴不剩地吸收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这里主要指金融市场)各自存在发展周期,实体的周期有四个阶段: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虚拟经济同样存在着四个周期,两大周期共同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难点在于,实体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周期并不具有共振特征,反而是“你死我活”/“跷跷板”的对立状态。我们知道,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具备充足的发展资金;同样的,金融市场想要兴盛,也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入市的场外资金。然而,中央银行释放的流动性是有限的,对于实体和金融来说,只能是厚此薄彼的选择,共赢的局面很难存在。

我们习惯于说:自08年金融危机和10年欧债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处于长期衰退状态,任何国家都不例外,即便是GDP增速高企的中国。基于此,各国都在执行极端的量化宽松政策,寄希望于大水漫灌能够对实体经济起到正面作用。可是,十多年的量化宽松,带来的并不是CPI回升和失业率降低,反而是金融资产价格的水涨船高,甚至于出现大量“天价”房产和股票。由此可见,2020年,实体经济依旧处于衰退乃至萧条的阶段,而金融市场却早已经进入繁荣甚至泡沫的阶段。

资金的流动遵循最小阻力原则,哪个市场流入门槛最低,预期收益高,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入门槛相当高,因为它直接与生产经营相关,存在太多的技术壁垒、管理壁垒和品牌壁垒,如果没有十数年的深耕,即便是财大气粗的新入局者,也会因为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相反,金融市场的门槛相当低,最起码显性的门槛很低,想要进入某个行业,你不需要注册公司、聘请技能人员或面对复杂的监管条款,只需要开立一个账户,买入行业当中的龙头公司股票即可。所以,中央银行量化宽松十多年,各国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显著变化,反而金融的泡泡越吹越大,贫富差距越来越夸张。譬如:美国的纳斯达克、标普、道琼斯指数屡创新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各国的十年期债券收益率跌跌不休,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我们把互联网行业归类为实体经济,虽然它并不制造任何“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商品,但软件、网站、APP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存在着与造车、造手机、制药相同的高门槛特征。互联网行业在过去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也受到资金的大力追捧,这个有目共睹。但我们需要仔细想一想,互联网的大发展是属于全球的大风潮吗?有多少国家像中国一样采取网络保护政策?又有多少国家的民营企业能够避开谷歌、脸书、亚马逊,甚至于美国政府的围剿?TicTok作为短视频行业的明日之星,正在经历着什么?不言而喻,中国的独特国情,造就了互联网行业在过去十多年的大发展,但它只是个例,并非世界性的大潮流(世界性的互联网潮流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能做到,是因为互联网业在隔绝美系互联网大厂之后,存在大片空白和蓝海。不客气的说,根据国际经验,照猫画虎就能够取得非常不错的成就。当然,学成归来之后,寻求弯道超车是理所应当,但这都属于后话,现在提为时尚早。

回到最初所提到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对于资金都有巨量的需求,中央银行市场的流动性大部分被金融市场吸收,于是全球范围内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局面。基于此,我们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只有金融泡沫破裂,实体经济才会繁荣。刺破泡沫,也就是让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跌幅达到30%以上之后,便会击垮金融投机信心,连锁反应之下,金融市场的长周期衰退阶段也便如期而至。伴随资产价格的大跌,天量资金将会涌出金融市场。这些流出的资金,在存款利率极低且债务率较高的局面下,要么躺在账上一动不动,形成日本式的“流动性陷阱”;要么找点事做,大力投资前景不错的某些实体经济产业,比如航空航天、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等。

会不会出现流动性陷阱呢?有可能,但也不一定。想想看,银行卡上存在大量资金,但持卡人既不想消费也不想投资,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已经达到了消费和投资的饱和状态。如果一个国家贫富分化过于严重,那些拥有旺盛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主要人口”因为贫穷而没有能力去消费和投资,那么从金融市场流出的天量资金就是会变成“一潭死水”。贫富差距的问题属于社会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简单在于,只要行政层面能够下定决心,把蛋糕的分配搞的“更公平”一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难就难在,既得利益者很难答应这么做,即便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言归正传,在全民投机的时代,金融市场有着“稳定军心”的作用,比如特朗普就经常把美股屡创新高当做自己吸引选民的重要手段。摧毁金融市场信心,也会间接摧毁广大投机者的“钱袋子”,短期内绝对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是,养痈遗患不如刮骨疗毒。任何决策都是有利有弊,聪明人以长远利益为先导,而短视者只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尽力维持,不求开拓。两种态度,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免责声明:
1、以上分析由ATFX资深分析师Dean提供。
2、以上分析仅代表分析师观点,汇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3、ATFX不会为直接或间接使用或依赖此资料而可能引致的任何盈亏负责。
4、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公开信息。
【免责声明】 自媒体用户发布在亚太财经网评论发表的所有信息、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任何用户私加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
登录发布

登录可以发布您的资讯
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Copyright 2024-2040 yzforex.com
上海炯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16373号-1
申请订阅
关于我们 信息合作 法律声明 加入我们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