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中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处提到“卡脖子”,如何破解?关键就靠这一招

金者

· 1560次阅读 · 2020-12-28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其中有两处提到“卡脖子”: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这是我国战略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必然选择,也是现实要求。关于“卡脖子”问题,早在2013年9月举行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他打过一个形象生动的比方,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解决这些“命门”和“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与垄断,关键要实现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工程,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保障产业发展安全的前提

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已成为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一些技术与产业由跟跑、并跑,逐步到领跑,但在一些产业关键技术领域,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比如,我国高端工业软件市场80%左右被国外垄断,中低端市场的自主率也不超过50%,还没有一家中国软件公司能够具备与世界级工业软件公司“掰手腕”的核心能力,75%的高端数控机床和80%的数控系统需要依靠进口。一些车辆“缺芯少魂”,零部件主要依赖外资企业或进口,从制动系统到发动机、从电控系统到尾气处理装置都被国外一些企业垄断。在农业领域,尽管我国良种覆盖率高,特别是粮食方面,主要种源是我们自己培育,但也存在一些种源依赖进口的情况。种子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一些农产品的种子被垄断,严重依赖进口,对于自身的粮食安全是不利的,必须未雨绸缪,这样才能牢牢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从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到农业的种源存在的短板或“卡脖子”问题,表明一些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这已成为我国产业安全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制约性因素。实现这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国产化自主化的关键。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是非常具有迫切性、关键性的要求。因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仅是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经济韧性的关键,而且也是保障产业安全稳定发展的前提。面对一些“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增强底线思维,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在某些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的“卡脖子”情况,不仅会导致行业发展受到限制,直接影响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而且也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各类衍生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严密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尽早解决“卡脖子”问题,把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彻底改变一些战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零部件,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弱的状况。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是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要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引进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打破“脱钩”“封锁”,突破“卡脖子”瓶颈,增强产业供应链安全的循环,形成高水平开放新体制、新格局。新发展格局下,我们有足够的人才、资本、技术和足够规模的市场,有创业机会和市场机会,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创新整体效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布局到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从“嫦娥工程”的稳步前进到“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从移动通信技术的赶超,到高速铁路建设的领先,新型举国体制展现了对科技重大创新领域突破的作用。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提高创新整体效能,聚焦战略性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不仅是整合资源、加大资源投入的优势,而且是能够形成国家整体创新体系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健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贯通式创新的政策安排,支持原始创新,支持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及其平台的建设,推动重大科研设施、基础研究平台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对工业信息化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资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完善支持鼓励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制度安排,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是解决“卡脖子”问题、搞出独门绝技的前提。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效应)。政府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完善政府创新激励体系,优化科技规划和资源,通过一系列科技规划、专项项目,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立国家实验室等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并通过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创造条件更多更好地利用国际上最优秀的创新和研发资源。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的灵敏机制,具有实现自主创新的条件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先天优势。因此,应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打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界限,促进产学研用贯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上差距悬殊,一个很突出的原因,是我们的骨干企业没有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形成协同效应。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

为此,要支持一批大型企业建设企业创新中心,加大对基础理论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投入,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各重点领域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施专利战略,鼓励企业进行全球专利布局。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持续培育一批专注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高端装备等细分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或隐形冠军。中小企业深入市场末端的敏感触角,能够快速识别创新需求和创新方向,帮助大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对核心产品持续改进创新的能力,完成在新兴产业、前沿领域的提前布局。同时,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形成各类企业实施创新的土壤,促使创新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不断产出新技术、新产品。要不断完善容错机制,鼓励创新,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无论是应用基础研究,还是重大技术、产品的创新,不可能百分百的成功,如果在制度设计上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将会扼杀创新的激情,丧失创新的土壤,让企业止步不前。此外,还需要完善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激励企业创新。

【免责声明】 自媒体用户发布在亚太财经网评论发表的所有信息、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任何用户私加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
登录发布

登录可以发布您的资讯
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Copyright 2024-2040 yzforex.com
上海炯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16373号-1
申请订阅
关于我们 信息合作 法律声明 加入我们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