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中心

张瑞敏对话穆尔:寻找“商业生态系统”丢失的那块拼图

金者

· 2374次阅读 · 2021-02-04

1996年,美国管理科学家詹姆斯·F·穆尔在《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超前的概念——“商业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联合经济体,人和组织在这个复杂系统中相互依存,在不断交互中共同进化。

在上世纪90年代,“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理论是当之无愧的主流,虽然边界分明的传统商业已露颓势、新商业开始崛起,穆尔视“共同进化”比竞争或合作更重要的观点,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穆尔不知道的是,在大洋彼岸,张瑞敏早早读过了他的著作,为日后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变革定下了名为“生态”的大方向,成为最早将商业生态系统付诸实践的“先行者”。

20多年后,各大企业争相创建“生态链”“生态圈”、搞得如火如荼,创立商业生态学的穆尔,成了商业模式领域的“先知”,此时,穆尔与张瑞敏这两个知与行的先行者终于结识,相见恨晚。

自2020年9月两人第一次进行越洋对话后,惊喜于海尔实践成果的穆尔一直与张瑞敏保持密切交流,在1月16日的线上交谈中,二人进行了一场关乎商业生态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的“先知”式对话。

志同道合的头脑与思想在碰撞中必然相互成就,过去,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给予了海尔启发,如今,海尔超前的生态转型落地,让实践开始指导理论:

在深入了解张瑞敏首创的人单合一模式后,穆尔表示,自己将对过去的理论进行“彻底的颠覆(complete reversal)”,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理论需要一次深刻转型:“从以人为本、以人的原则为角度去思考商业生态系统,让我对整个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完全更新的认识。”

变思维:生态从人而起

《道德经》有云:“太上,不知有之。”一个理想的管理者,是一个所有员工都感觉不到其存在的管理者。然而,自现代企业产生,主流的组织形态一直难以跳出自上而下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科层桎梏,当无边界、分布式的生态系统成为公认的商业体未来样貌后,这种管理弊病更加凸显。

作为商业生态系统的提出者,穆尔必然想要打破这种组织桎梏,他一直将目光集中在大型而复杂的组织结构上,用生态学的透镜观察全局,通过研究各种不同规模和技能的组合、以及思想共同体的协作,探究复杂系统的自我演进,证明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共同体进化”。然而,在接触海尔后,穆尔找到了自己理论长久以来丢失的那块拼图——人的价值。

从古典管理理论中源于亚当·斯密学说的“经济人”假设,到乔治·埃尔顿·梅奥则通过霍桑实验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管理者开始逐步意识到人性问题,但“人”一直没能成为管理语境中的主语。在生产制造企业中依然流行的戴明质量管理法、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管理的主体仍是冰冷的流程或供应链,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巨头虽然大力鼓励员工创新,但“只雇佣最聪明的人”的人才宗旨,其内核仍是非人的技术。而海尔想创造一种体现所有人价值的机制或流程,将“人”作为管理真正的主体,把流程和人结合在一起,让人彻底摆脱工具性。

将康德这句“人是目的,不是工具”视为座右铭的张瑞敏认为,“商业生态系统”的成败,取决于人的价值是否得到最大化。不同于其他企业管理者拼命追求市值、规模、利润,他一直试图设计一种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有效机制。2005年,彰显“人的价值第一”的“人单合一”模式应运而生。员工成为了拥有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的“自主人”。沿用至今的科层制被破除了,科层组织中惧怕变革,僵化的“工具人”得到了解放。

管理因“人”而柔,企业因“人”而活,人单合一让海尔这个几万人的企业真正做到了“大众创业”。截止去年8月,海尔创业平台上孵化了4000多个项目。其中有4家上市公司,5家黑马企业,23家瞪羚企业,获得A轮及以上融资的企业有112家。

“苹果这些企业,会特别注重挖掘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身上的潜力,但是将整个组织所有人的潜力和创造力都放在核心地位的,除了海尔以外我没有看到第二家。从个人出发就是人单合一模式的本质。”穆尔感叹。

95%-99%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多关注生产体系或生产制造系统,很少考虑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人的思想、人的灵魂、人的内心,海尔实践的成功,让穆尔意识到,从个人角度、自下而上地构建生态系统的思维,会引发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改变,他甚至预言,这种底层思维的变化未来会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产生影响。

变组织:人人自由的生态链

作为管理界中“先知”般的人物,穆尔多年前就意识到了外部环境变化对商业模式的挑战,正是出于这一动机,他提出了“元技术”——宏观组织创新,即人与组织不断交互的商业生态系统。关注人的价值,正是张瑞敏与穆尔一见如故的根本原因。

2020年,全球走进一个充满宏观危机、黑天鹅事件频发的时代,宏观危机不仅带来了市场环境的大变,还从更深层的社会关系层面对组织提出了新挑战,穆尔认为,生态型组织需要做到新事物的自涌现,才可适应时代变化,但海尔对生态型组织的创新,又将他的“元技术”向未来推进了一大步——生态型组织不是人工培育的花园,而是自由生长的热带雨林,是自创生、自涌现、乃至自进化的自组织。

备受穆尔推崇的小微,就是这样的自组织。

张瑞敏认为,一个小微要成功的话,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小微一定要成为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在成为自组织之后,它没有领导,小微的领导就是用户,要和用户融合在一起;第二,小微自主由员工自主创建后,要自进化。所谓自进化,就是不断地创造用户价值,创造用户价值后进行增值分享,增值分享后这个小微又和其他小微组成一个共同体。这样的循环正好符合了穆尔所构想的共同体进化,小微们有机联合的共同体,就像热带雨林一样进化不止、生生不息。

穆尔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中美洲的马群,来类比小微:几匹马形成一个融洽的小群体,但每一匹马都会有不同于伙伴的独立角色,在特定的时候,某匹马觉得自己的角色不再与群体相和谐,就会平和地自主退出群体,被新的马群所接纳。每匹马的自主选择、马群在更替中保持稳定,隐喻着海尔在物联网时代所追求的“自主人”精神,与组织的“动态化平衡”。

2019年初,生态链小微群(简称链群)以物联网时代的组织“新物种”身份诞生,这是海尔在2013年提出“小微”后又一次的组织“颠覆”之举。如果说,“小微”将偌大的科层制企业颠覆为开放的创业平台,是将一艘巨型航母拆分成为一艘艘舰艇,链群就是组建一支支强大的舰队,跨部门跨区域的小微根据同一的用户需求主动联合为链群。链群中再不会有“搭便车”的情况,也不会有上下级之间讨价还价的博弈,所有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体在紧密协作中仍能保持自主性,驱动整个组织的正向循环:组织中的个体团结起来为用户带来高增值,每个人都能得到高激励、高分享;在同一目标达成后,链群中的个体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自主优化、重组,追求下一个更高的用户目标,组织在开放与变动中不断良性演进。

张瑞敏一直很赞同穆尔以生态学视角解释商业组织,他在对话中引用了卢梭《社会契约论》里开篇的第一句话: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每个人在生物状态下是自由的,但在社会状态下不自由,卢梭希望人在社会状态下也得到自由,但囿于时代无法实现。“我觉得在生态时代,每个人只要真正身在生态中,是可以真正实现自由的,就像在生物状态下一样。”张瑞敏自信地断言。

变网络:没有客体的物联网生态

在两人上一次的对话中,张瑞敏表示,可以将物联网看作解放个人、发挥个人潜力非常好的方式、工具。当时,这个说法让穆尔有些诧异,经过一些研究后,穆尔认同了这一观点:“一个好的物联网架构,如果组织好的话能够充分释放和解放人的潜力。”

在物联网经济尚未进入大众视野时,张瑞敏就对物联网做过如下定义:“物联网的本质是‘人联网’。”海尔不仅要做数据传感器,更要做有温度的情感传感器。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核心不是“物的关系”,而是“人的关系”。

目前,在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掌控下的网络空间,数据监控着用户、企业控制着用户,甚至出现“大数据杀熟”这样跌破商业道德底线的事件,生产者与用户仍在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中,彼此消耗。

张瑞敏在对话中描绘了生态时代的理想网络空间:网络的本质并非层级与控制,而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网络空间应该是连接各种资源、专业精神和各种子空间的空间。所有的人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熊彼特说企业家精神就是创造性破坏,每个人在这样的网络中都可以成为创造性破坏的人,只不过要为他创造环境和机制,让所有个体主动连接各种资源,而不是被指挥、被开发。

在物联网生态组织中,再无客体,人人都是主体,不再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博弈,再无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追求这一理想的海尔,打造了向全球开放、多边共创共赢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企业、用户、所有利益攸关方都是这一生态系统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一次性交易的顾客成为与企业交互的终身用户,在从研发、设计到制造销售的全流程参与中与企业、品牌共创体验、共同成长,产消距离不断拉近;生态中的各方能自愿、自主组合,以用户体验升级为统一目标共创共享,实现海尔自身品牌与合作品牌的共同增值。

去年实现创建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战略转移后,海尔以“体验经济”为“场景品牌”为发力点,抓住物联网经济风口,形成一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循环的商业模式、商业逻辑。同时,凭借自主研发的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有了更远大的社会愿景:张瑞敏认为,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才是经济的中流砥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海尔希望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赋能平台、一个生态空间,让广大中小企业成为生态系统中自进化的活性因子,让穆尔理论中的共同体进化成为现实。

在最近的公开演讲中,张瑞敏引用了庄子《知北游》中的一句话“外化而内不化”来概括海尔创建生态品牌的历程,借道家先哲之口,抒己之胸臆:“外化就是与时俱进,内不化是就是我有我自己的‘道’,不会随波逐流,既和外部保持一致,又在这个过程当中坚持自己的理念。”这个道,无疑是“人”之道,是生态新道。

【免责声明】 自媒体用户发布在亚太财经网评论发表的所有信息、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任何用户私加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
登录发布

登录可以发布您的资讯
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Copyright 2024-2040 yzforex.com
上海炯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16373号-1
申请订阅
关于我们 信息合作 法律声明 加入我们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