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后的苏宁,给市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2月28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
拟将所持公司合计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23%的股份转让。受让方为深国际控股(深圳) 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鲲鹏资本指定投资主体。
也是在去年12月26日苏宁的30周年庆,董事长张近东发表的慷慨激昂的演讲说到:“企业小了是个人的,大了就是国家的。苏宁每一步发展都要服务于社会需要和国家政策。”
没想到没过多久一语成谶。
公告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众的目光都聚焦于苏宁本次的股份转让和其背后的债务问题。
早前便已传出苏宁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的情况,只是没想到苏宁的债务问题已经严重到需要变卖资产来还债的地步。
30年前,年仅27岁的张近东拿着10万元资金,在南京租下一间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开启了苏宁的创业之路。
此后,苏宁跟随时代浪潮,经历了中国零售行业变革的全过程,从一家空调专营空调店发展为拥有25万员工、年销售额超3300亿、横跨线上线下的零售巨头。
但到了2020年之后,迈入而立之年的苏宁,留给外界最深的的印象却是“缺钱”。
苏宁易购公布的2020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9.75亿元。
自去年11月开始,苏宁就已多次陷入债务违约、资金链问题的传闻。
目前苏宁电器它的总负债规模已经高达3000亿,但苏宁的净资产只有1000多亿。
而这一切都要从他的朋友圈讲起。
2015年8月10日,苏宁与阿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苏宁云商以140亿占阿里股份1%,
而阿里巴巴花了283亿元参与苏宁的非公开发行,占苏宁19.9%的股份。
不可否认的是,2016年,苏宁确实从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中获得了流量,线上销量占比突破了40%,而与阿里巴巴的换股合作,也让苏宁在2017年和2018年通过出售阿里股份,实现了扭亏为盈。
但是,到底有几个大哥,真正愿意扶持一个自己的竞争对手出来呢?
2017年是苏宁的第二个转折点。
因为在2016年,一位姓马的首富提出了一个著名理论——新零售。
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对于马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观察。
而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却从中领会了精神,在2017年3月9日就未来零售发展作了题为《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的发言,明确提出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
为了智慧零售,苏宁在两年内开了9554家线下店,是原有线下店数量的好几倍,即使都是小店,也严重消耗了苏宁的资金,却没有给线上带来多少流量。
而苏宁为智慧零售付出的还不止这些。
2019年6月,苏宁击败竞争对手,出资48亿元成功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
投资要花钱,开店也需要花钱,从2016年开始,苏宁的成本开始迅猛增长,销售成本加上管理成本从2016年的214亿元,增加到了417亿元。
这波由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创始人提出的新零售风潮,最终把苏宁拖下了水。阿里还是那个阿里,只不过苏宁不是张近东的苏宁了。
2017年,张近东和恒大许家印喝了一杯价值200亿交杯酒之后,大笔一挥,给大哥转账200亿。
然而去年恒大爆出资金链紧张的消息。对这些债务投资人全部进行了债转股,也就是说这些钱暂时不用还了。
所以,张近东投资恒大的两百亿的战略投资大约是拿不回来了,可在今天这是苏宁的活命钱。
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近东提出的目标是美国的百思买,甚至沃尔玛,要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零售之王。
只是可惜,事与愿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苏宁从2015年之后走上了买买买的激进扩张道路,之后又走向卖卖卖的自我救赎之道。
苏宁的没落不光是苏宁易购的失败,也不仅是张近东个人的英雄迟暮,更像是一曲线下零售时代的挽歌。
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