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中心

微众信科CEO耿心伟:大数据征信和智能风控穿透企业经营 助力实现可持续的小微融资

汇者

· 532次阅读 · 2022-10-05
“大数据风控一直是传统银行、互联网银行等在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抓手,若缺失将很难精准解决线上风控问题,同时也很难对焦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

9月28日,微众信科CEO耿心伟在以“小微金融可持续路径:穿越周期的大数据风控”为主题的金融圆桌研讨会上表示。本次研讨会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微众信科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承办的金融圆桌研讨会在深圳举行,并进行线上直播。

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大数据”为提升效率的关键工具。耿心伟表示,大数据风控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需要将数据穿透入具体企业的经营环节和周期。尤其是疫情影响下,大多数银行普惠金融线上贷款显露出一个共同需求,即穿透企业的经营面,关注企业背后的具体经营数据,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内涵。“这已成为银行的共识。”基于不同的经营数据,才能测绘出风险画像。例如,“银税直连”是通过税务数据穿透了具体企业的经营周期。

为对冲疫情影响,政策层面出台了多项减税、退税和免税措施,这在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因小微企业缴税与报税数据与日常数据产生比较大的变化,数据不同影响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模型,从而可能影响小微企业面临因无法续贷或贷款造成资金链断裂。

在此情况下,“大数据将发挥穿越周期的功能。”耿心伟说,只有清晰掌握数据的底层逻辑,才能充分释放大数据的风险掌控潜能。

从自身角度出发,耿心伟表明,于征信公司而言,除大数据应用外,其也有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帮助银行还原与了解中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使后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在困难时期内能够获得信贷资金,保持资金链运转,并真正推动普惠金融走入可持续发展路径。

“可持续普惠金融同样受风险定价影响。”耿心伟表示,若收益不足覆盖风险,此种普惠金融模式则不可持续。由此,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在区隔客户的用途、区分客户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后,正确定价并执行。

举例而言,一些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小微企业使用周期实际上很短,有短期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往往因此较为偏爱此类产品,并不会觉得该产品“贵”。相形对比之下,此前一些计划进行固定资产改造的中小企业因很难获得银行融资,转而向租赁方式寻求融资,但此类中长期贷款利率定价水平往往较高。

耿心伟指出,政策已针对此方面发力,鼓励企业在逆周期下开展数字化工厂改造与技术升级。

基于服务中小银行的经验,耿心伟称,在普惠金融业务领域,与大行相比,中小银行不具价格优势;与民营银行及互联网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也不具备客户体验、线上化、大数据风控能力等优势。如何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并良好地结合大数据,将是中小银行发挥竞争潜力的关键所在。

耿心伟认为,首先,中小银行应高度明确“服务中小微企业”这一目标与任务,坚守并践行服务中小企业的初心。

其次,中小银行需发挥自身优势,包括:线上与线下融合优势、地理优势、人员优势等,开展资源禀赋的业务。与此同时,其也应了解与和学习大行、互联网银行大数据风控经验,精准利用大数据手段,提升解决获客、运营成本、信用风险、作业流程、客户体验等问题的能力。

除向中小企业融资“输血”外,在耿心伟看来,中小微企业同样也需培养“造血”功能,即注重上下游客户信用管理。这也可被理解为,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中小微企业应在注重自身信用的同时,良性健康地管理上下游信用。

耿心伟称,若将风险管控与信用管理理念运用至对上下游客户、供应商关系的管理中,中小微企业的造血功能将更强劲。再进一步,若将中小微企业造血与银行输血两项功能发挥到最优,叠加大数据的信用管理体系,不仅是在普惠金融领域,或助益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均能够穿越周期。
【免责声明】 自媒体用户发布在亚太财经网评论发表的所有信息、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任何用户私加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
登录发布

登录可以发布您的资讯
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Copyright 2024-2040 yzforex.com
上海炯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16373号-1
申请订阅
关于我们 信息合作 法律声明 加入我们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