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中心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常会:促进消费恢复成经济主拉动力

汇者

· 704次阅读 · 2022-10-28
  据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听取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情况汇报,部署加快释放扩消费政策效应;要求深入落实制造业增量留抵税额即申即退,支持企业纾困和发展。

  会议指出,今年4月份以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靠前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及时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政策措施有力合理,有利于稳住当前,有利于持续发展。要通过抓落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会议指出,要通过抓落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体来说:

  一是继续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督导和服务工作组要继续督导协调解决问题。

  二是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市场主体已超过1.6亿户,这也是中国经济韧性所在。要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对相关措施要督促检查落地。

  三是各地各方面都要履职尽责保民生,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国常会同样就市场主体发声。会议指出,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关键要保市场主体。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实际困难,加大纾困力度。

  对于市场主体的纾困举措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下称《分工方案》)中也明确提及。《分工方案》要求,“放管服”改革办法加快释放政策效能,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第一时间落到市场主体,简化办理程序,尽可能做到直达快享、“免申即享”。

  《分工方案》还要求,2022年底前,在交通物流、水电气暖、金融、地方财经、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推动扩投资促消费政策加快见效

  会议指出,要推动扩投资促消费政策加快见效。

  一是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等支持采购国内外设备,扩大制造业需求并引导预期。

  二是促进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扩大以工代赈以促就业增收入带消费,将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范围。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会议要求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将保障基建投资增速在四季度延续两位数高增,在关键时间节点继续发挥引领经济回升的作用。将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范围,既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针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又能避免大水漫灌,更好地兼顾内外平衡。

  王青认为,除会议安排的促消费具体措施外,四季度会有更多地方加大消费券、消费补贴发放力度,着力弥补居民消费短板,切实提振内需。

  强化对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的退税服务

  会议指出,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对助企纾困、稳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消化了大部分积累多年的留抵税额,对国有、民营、外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制造业新增留抵退税到账平均时间已压缩至2个工作日,要继续落实好这一即申即退举措,同时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退税服务,确保应退尽退快退,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和民生。

  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8月,制造业企业累计享受退税5377亿元,退税规模居行业首位,发挥了促进工业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4-8月,办理留抵退税的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4.2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强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退税服务,意味着四季度退税力度进一步加码,会直接助力保市场主体和稳就业。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也在此前表示,税务部门将持续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近期出台的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继续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等,精准释放政策红利,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免责声明】 自媒体用户发布在亚太财经网评论发表的所有信息、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任何用户私加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联系方式由此带来的损失都由用户自行承担。
登录发布

登录可以发布您的资讯
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Copyright 2024-2040 yzforex.com
上海炯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16373号-1
申请订阅
关于我们 信息合作 法律声明 加入我们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风险提示